[苔蘚學堂] 苔類構造簡介 Part 3 孢蒴構造(以真苔科為例)
苔類植物的孢子體特徵是重要的鑑定依據,不同物種的孢子體構造和形態皆有差異。以下就真苔科的蕊形真苔(Bryum coronatum)為例,介紹孢蒴的細微構造。
真苔科的孢蒴垂懸至直立,梨形至棒槌狀,具蒴台。口環(環帶)由2-4列細胞構成。蒴帽兜形,易脫落。蒴蓋呈圓錐形,常有小尖頭(喙)。蒴齒大多兩層,外齒層(外蒴齒)16枚齒片,具橫隔;內齒層(內蒴齒)具有齒條和齒毛,下方有基膜。蒴齒會隨著環境濕度變化而彎曲,甚至向內彎曲攪動孢子,促進孢子的散播。孢子多為綠色。本科的分屬關鍵特徵包括外蒴齒及內蒴齒的發育狀況、是否具有基膜和齒毛、孢蒴形狀、蒴台發育狀況、蒴口位置、分枝狀況、葉形和葉中肋發育狀況等。
圖1. (1)為發育中的孢子體,蒴帽包覆住發育中的孢蒴。(2)為蒴帽、蒴蓋脫落的孢蒴,此時孢子可由內側散出。(3)蒴齒向外伸展,中間凹陷的蒴壺。圖2.俯視孢蒴上方的蒴帽(箭頭處)。圖3.發育中的孢蒴。蒴壺位於蒴蓋和蒴台之間,為產稱孢子的構造。蒴台表面常有氣孔。圖4.成熟的孢蒴。當孢蒴成熟後,口環會由於濕度變化而收縮或膨脹,讓蒴蓋脫落。圖5.蒴蓋脫落後,外齒層(外蒴齒)露出。圖6.真苔科物種的外蒴齒有16枚齒片,此物種內蒴齒具有基膜、齒條和齒毛。圖7.黃色大三角形為外蒴齒,中脊為齒片中央垂直的脊,橫隔是齒片內側的橫向突起,節片為中脊和縱隔分隔的小片。內蒴齒的齒條中的孔洞稱為穿孔。外蒴齒和內蒴齒末端有明顯的疣。圖8.外齒層內面觀可見到隱約的縱隔。圖9.內齒層側面觀。基膜為內齒層的基部,外側具有突起的脊紋,著生於蒴壁。齒條中間有數個穿孔。絲狀的齒毛上有突起的節瘤。圖10.展開的內齒層內面觀。可看到齒條和齒毛相間排列。參考書籍:
梅峰小宇宙、中國苔蘚植物圖鑑
2022.07.15
更多參考資料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