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苔蘚學堂]白髮苔(Leucobryaceae)的培養

Yu Feng
5 min readJan 24, 2019

本文主要介紹白髮苔屬(Leucobryum)及八齒苔(Octoblepharum albidum)的培養。

簡介:

白髮苔科為直立型苔類,密集叢生,常形成緊密墊狀,莖分枝少。 白髮苔屬的植物體大多白綠至淺綠色,葉多列肥厚,葉片長披針形至鐮刀狀。葉尖細長,具有一條寬中肋達葉尖,中肋寬且扁平,葉先端幾乎都為中肋佔有。八齒苔植物體矮小,綠色至灰綠色,葉基長卵形,葉上部長舌形,中肋達葉尖 。白髮苔科植物大多生長於溼度高的樹林,著生於樹幹、腐植質上。

左上為去年苔蘚展展出的八齒苔盆栽,是前年取得,約從10平方公分養到供應兩次展覽需求。

培養方式:

1. 直接舖苔:可將苔片直接放在約3公分深的細赤玉土上,或分成小叢放置。隨著成長,整叢植物體的高度及覆蓋範圍皆會增加。當培養6 個月以上,植物體長高、盆栽變形,可以整片取下,將整叢植物體下方稍加修剪,再鋪回原來的培養基質。

利用培養箱培養時,放入深約3公分的細赤玉土,再放上白髮苔屬或八齒苔,維持土面潮濕但不積水的狀態。
左邊是細赤玉土,右邊是超細赤玉土。
白髮苔隨著成長增高,盆栽易變形,可將下部呈白色部分修剪成如下圖。
修剪後的白髮苔,可直接放回盆栽培養。

2. 剪碎或撕碎繁殖:利用剪刀剪碎,或用手撕碎後,均勻舖在基質上。在自然的狀況下,脫落的葉片可能繁殖成新的植物體。若用剪刀剪碎,多少會將葉片剪斷,而無法順利長芽。唯從操作到整片長成至少需要6個月,且生長狀況受到氣候及斷片密度的影響。

中間圈起部分為修剪造成的不完整的葉片。
白髮苔的分枝少
用手去除白色的植物體下部(左),再將綠色部分撕成小段,比較不會讓葉片受損。

3. 白髮苔屬和八齒苔的植物體都可能從葉腋長出可脫落的小芽體,只要培養時間夠久,覆蓋面積會增加。

白髮苔屬的小芽體
八齒苔
八齒苔

照顧要點:

1. 在光照需求方面,白髮苔不耐陽光長時間直射,只需陽光每日斜照約2~3小時即可,放在室內則需要補光。

2. 培養適宜的環境溫度在30度C以下,若在濕熱環境,容易變黃或孳生藻類。葉基的藻類可用水小心沖掉。

因夏日環境悶熱,植物體基部有深綠色藻類孳生。

3. 濕度需求較平地常見物種高,切記勿使之浸泡在水中,否則容易變黃死亡。

4. 使用較大顆粒的赤玉土(細赤玉土),較容易在移栽時去除基質,也能避免植物體基部處於太潮濕的狀況。

5. 由於中南部陽光強,環境濕度低,可以放入培養箱培養,上蓋不要完全密封,並置於相對陰涼的地方。若在北部或用黑網遮光的苗圃,可以利用育苗盤,放一層不織布後,鋪上赤玉土進行大量培養。

在城市的陽台養苔,可以堆疊的培養箱可以把不同物種分開實驗。
育苗盤
育苗盤培養錢蘚

6. 環境若悶熱或是蒸發旺盛,葉尖端容易產生結晶,除了須將結晶洗掉,也要設法移到陰涼的地方,以免折損比例太高。

後記:

在內心掙扎了幾年後,還是將自己的經驗公開分享,希望拋磚引玉,讓想學也有能力大量培養的朋友,能投入苔蘚養殖,減少生態的破壞。

自然生態不該是消耗品,任何自然資源若要永續,就必須給這些生靈們生存的環境和時間。

敝人不完美,但盡己所能,願為臺灣生態做點事。

2019.01.24

--

--